大美非遗·文化传承

我的购物车>

全部产品分类

探班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一座开放式剧场的“传承”与“发展”

2019-08-15 14:39:35

大美非遗-探访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一座开放式剧场的“传承”与“发展”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上海4月10日电 题:探班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一座开放式剧场的“传承”与“发展”  作者 王笈  历时400多天,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以下简称“上话”)即将完成剧场修缮工作,于今年5月重启大幕。4月10日下午,此处话剧大厦迎来了大修后的首次媒体探班,一座开放式艺术剧场的“传承”与“发展”在记者眼中渐渐清晰。  4月10日,记者探班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康玉湛 摄  对于沪人而言,位于安福路上的这栋话剧大厦有着一种特别的归属感,每每想看话剧,大都首选此地。1995年1月23日,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始创于1950年)和上海青年话剧团(始创于1957年)合并组建为上海唯一的国有话剧院团——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而上话的这座剧场可谓见证了一代又一代沪上话剧工作者的“薪火传递”,积累了彰显人性豪情的大型历史话剧《商鞅》、刻画上海女性审视海派文化的改编话剧《长恨歌》、展现一代文人气节风骨的大型历史原创话剧《大清相国》等一系列常演不衰的经典作品。  话剧大厦内小剧场。 康玉湛 摄  2017年12月29日,话剧大厦在其落成营运的第18年,迎来了第一次大规模修整。修葺方案中,“传承”和“发展”两大主题贯穿始末。  一楼剧场。 康玉湛 摄  方案延续了话剧大厦原有艺术装饰(ArtDeco)的风格,一些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老部件被完好保留或另做新用。如剧场大堂的旋转门处有一块直径不到两米的圆形地砖,被称为话剧大厦的“肚脐”,是上话每年30多万人次观众的必经之路。这块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地砖被完好保留下来、继续使用,与新的观众大厅设计有机相融,让过去与未来在“旋转”间相互辉映。  剧场修缮期间资料图。为了视角和座位更舒服,新的座椅方案不断被细化。 上话供图 摄  “这座剧场非常合适观众去观摩话剧,它的声场设计可以让演员不带麦克风,整个观感体验也更有气场,会让观众有更近距离的内心感受和思考。”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总经理张惠庆告诉记者,上海观众对话剧大厦有种特殊的情怀,“它不仅仅是一个剧场,也是上海这座城市中所有话剧人赖以生存的家;我们不仅仅是在装修一个建筑物,更是在维护一代又一代前辈们对舞台艺术的耕耘与付出,以及今天的艺术家们对他们专业的热爱与付出。”  剧场修缮期间资料图。剧场吊杆安装、测试。 上话供图 摄  与此同时,方案还为话剧大厦注入了全新的开放式剧场理念,除了在舞台机械和声学建立上全面升级,提升舞台、观众席等剧场内外公共空间的体验性,还增加了展示珍藏图文历史资料的上话历史陈列室以及“戏剧空间站”“小小戏剧家之家”等空间,让这座剧场成为一个有呼吸、有生命、有记忆的城市公共艺术空间。  “剧场不单单是让观众晚上来看戏的场所,我们更希望把它打造成一个白天也能开放给观众生活体验、了解戏剧的场所。所以在这次的大修方案中,我们加入了开放式剧场的理念,为观众提供更多的内容。”张惠庆说。  5月11日,这座剧场将迎来大修后的首批观众。(完)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观点、图片、文字、视频来自网络,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果本站有涉及侵犯您的版权、著作权、肖像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0536-8337192),我们会立即审核并处理。

上一篇:许昌洛阳“汉魏文物”联展 两地对话三国文化

下一篇:“汉服达人”郑炜: 让汉服复兴,走向世界

购物车

我的收藏

我的足迹

联系客服

二维码

返回顶部

购物车

X

0件商品
共计:¥0.00

去购物车结算

我的收藏

X

我的足迹

X

联系客服

X
24小时随时解答您的各类咨询,打今儿起,你再也不用等!
商城电话客服
13793659276
商城QQ客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