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02 14:58:17
陈巧茹剧装
1979年,初中一年级的陈巧茹考进四川省叙永县川剧团,正式成为一名娃娃班的学员。如今,陈巧茹常常回忆起自己的川剧之路。当时的她怎么也想不到,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自己的名字能在川剧界熠熠生辉。
陈巧茹本名陈巧缘,1967年出生在四川省叙永县。因为父母皆为叙永县川剧院演员,陈巧茹从小耳濡目染,与川剧结下了不解之缘。正如她自己说的那样:“我跟川剧有着前世今生的缘分,打我在娘胎里的时候就开始听戏,所以我离不开川剧艺术。”
与改革开放同步而行的40年,可以说是陈巧茹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时光。如今,陈巧茹已经是国家一级演员,先后荣获第9届、第2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12届、14届文华表演奖。她还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09年被评选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工作者。她工花旦、青衣、武旦,演出的《四川好人》《白蛇传》《欲海狂潮》等代表性剧目,展示出不凡的艺术功力,被业界誉为“声色艺俱佳的文武全才”。
陈巧茹正式走上川剧道路以来,发生了许多颇具意趣的故事,譬如改名字。1980年,叙永县川剧团带着陈巧茹这群娃娃班的学员到成都演出,知名川剧表演艺术家张光茹受邀看戏捧场。后来,张光茹收陈巧茹为徒。师从张光茹之后,陈巧茹便将“巧缘”更换为“巧茹”,以示对老师的敬意以及跟随老师学艺的决心。陈巧茹说,她最初是想将“巧缘”改为“巧如”,这个“如”字没有草字头,寓意“万事如意”。但张光茹老师反对陈巧茹的这一想法。张老师说,要从事川剧这个行当,就要含辛茹苦,所以“茹”字不能改。陈巧茹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带着这个名字在川剧领域耕耘至今。
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是陈巧茹艺术生涯非常顺利的阶段。这10年间,她领衔主演了许多新戏,并获得了中国戏剧梅花奖。也正是在这10年间,陈巧茹通过自己的坚持和努力,终于成为一名万众瞩目的川剧演员。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陈巧茹还带着她主演的戏走出四川、走进北京、走出国门,对于来自偏远县城的她而言,这在过去简直是连做梦都不敢想的事。川剧《白蛇传》是她那段时间演出最多的戏。演出整本《白蛇传》时,通常白蛇会安排3个演员分别饰演,至少也有文武两个旦角承担,而陈巧茹却将这一角色独挑了下来。她所饰演的白蛇情感充沛、庄重大方、光彩夺目,充分体现了一个名角儿的技能和实力。陈巧茹的《白蛇传》一经上演便广受好评,成为当时一出“现象级”的川剧。1991年,《白蛇传》在香港演出时,很多观众看完戏后高呼“川剧,陈巧茹”“陈巧茹,《白蛇传》”,久久不能散场的情景至今令人难忘。上世纪90年代,《白蛇传》在法国、瑞士、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共上演76场,每到一地都会引起轰动。对此,陈巧茹表示,演戏虽累,但与累相伴的成就感让她格外珍惜。
2000年以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走出国门演出对陈巧茹来说更已成为常事。此时的她不仅仅是单纯的表演者,更像是川剧推广大使。她开始教外国友人学习川剧,并不断创新川剧艺术传播方式。如2016年5月,陈巧茹、蔡少波率成都市文艺志愿者赴美国洛杉矶,举办了一场名为“最美成都蜀戏走天下”的川剧“快闪秀”。异彩纷呈的表演让洛杉矶星光大道上的游客交口称赞。在国内,陈巧茹也积极探索,通过微信、微博、电视节目等多种渠道演川剧、讲川剧。
这些年来,虽然陈巧茹的身份和地位不断发生变化,但在她看来,自己永远是地地道道的川剧女儿——川剧给予她生命,川剧舞台滋养了她,她这一生,都注定与川剧痴缠。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观点、图片、文字、视频来自网络,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果本站有涉及侵犯您的版权、著作权、肖像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0536-8337192),我们会立即审核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