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非遗·文化传承

我的购物车>

全部产品分类

海宁市举办蚕俗文化活动

2019-08-06 15:00:01

大美非遗·核心提示: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传统节日和地域风俗,5月20日,2017海宁市蚕俗文化活动暨第十届端午节裹粽子比赛在周王庙镇云龙村隆重举行。当天,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聚集在云龙记忆馆、云龙蚕俗文化园等景点参观、游览并体验蚕俗文化。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传统节日和地域风俗,5月20日,2017海宁市蚕俗文化活动暨第十届端午节裹粽子比赛在周王庙镇云龙村隆重举行。当天,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聚集在云龙记忆馆、云龙蚕俗文化园等景点参观、游览并体验蚕俗文化。

云龙村的蚕俗文化历史悠久,其蚕桑生产习俗作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中的重要代表性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云龙记忆馆里,游客们看到了许多与蚕俗文化相关的事物,如蚕茧、桑葚、蚕匾等。而在云龙蚕俗文化园中,众多蚕俗文化的实地展示更让游客们感受到了蚕俗文化的魅力,祭蚕神、唱马明王、演蚕花戏、剥蚕茧、缫土丝、翻丝绵等现在越来越少见的蚕俗文化都在这里有了现实版。

游客们一会儿围着观看、拍照,一会儿又在剥蚕茧的老阿姨身旁研究询问。最受大家关注的要数缫土丝。缫土丝俗称踏丝或者做丝,将蚕茧上的丝通过土丝车牵引出来集合成丝匹。现场演示缫丝的是云龙村的云龙蚕桑生产习俗嘉兴市级传承人贝丽凤,她从15岁就学会缫丝这门手艺。只见她右脚不停地踩着土丝车的踏板,手上拨弄着锅里的蚕茧。一缕缕蚕丝就通过丝车上的丝扣,绕到搳片上。一个蚕茧上的丝绕完了,贝丽凤就麻利地从另外的蚕茧上抽出丝头接上。旁边的许多游客看得津津有味,都想来体验一把蚕俗文化。“现在很少地方能看到这些老手艺了。民俗文化应该要一代代传承下去,所以我特地带两个孩子来体验一番。看她们的样子,对蚕俗文化很感兴趣。”游客陈女士笑着说。

在大家体验蚕俗文化的同时,蚕俗文化园内还举行了第十届端午节裹粽子比赛。12组来自全市各镇(街道)的家庭利用糯米、黑豆、粽叶、蜜枣等食材,在10分钟之内比赛完成裹40个粽子。参赛家庭都是各镇(街道)选拔上来的裹粽子好手,其中最大的选手有78岁,而最小的选手还不足6周岁。

来自海昌街道横山社区、今年70岁的凌春文和儿媳方严萍已经是第十次来参加这项比赛了。她们俩都是裹粽子的好手,前几次比赛几乎都拿一等奖。在比赛中,儿媳方严萍手速很快,拿着两张粽叶弯折起来,然后不停翻卷几圈,一个细长的尖角就成型了,灌上糯米、红豆和蜜枣,再系上绳子,一只尖角粽就完成了。场上的其余家庭也不甘落后,有些家庭还是一家三代齐上阵。比赛结束后,专业评委根据参赛者裹出的粽子的外形、质量给各家庭打分。凌春文家庭这次又获得了一等奖。“无论是蚕桑文化节还是裹粽子,都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我和婆婆会一直支持这些活动的。”方严萍笑着说。

在蚕俗文化活动中,云龙村的文艺骨干们还表演了几个原汁原味的蚕俗文艺作品,三句半《云龙蚕桑美名留》、舞蹈《剥丝娘》和《采桑舞》、歌伴舞《云龙谣》……一个个具有浓郁云龙蚕俗文化特色的精彩节目博得了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

201752312569139

2017523125620942

2017523125629581

2017523125637561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观点、图片、文字、视频来自网络,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果本站有涉及侵犯您的版权、著作权、肖像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0536-8337192),我们会立即审核并处理。

上一篇:玉环非遗之花在校园缤纷绽放

下一篇:国家级非遗项目径山茶宴引起媒体关注

购物车

我的收藏

我的足迹

联系客服

二维码

返回顶部

购物车

X

0件商品
共计:¥0.00

去购物车结算

我的收藏

X

我的足迹

X

联系客服

X
24小时随时解答您的各类咨询,打今儿起,你再也不用等!
商城电话客服
13793659276
商城QQ客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