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01 14:11:30
今年,是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6月,温州市苍南县非遗保护中心围绕着“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这一主题,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这是苍南县举办的第12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它以图片展、现场展示、演出、讲座等形式展示了苍南非遗的魅力,也展现了在传承和保护非遗的过程中,苍南民众的生活智慧。
一、召开非遗会议,明确工作目标
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于民众,来源于生活。让其回归民众,融于生活,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活的”文化遗产。在不断深入的非遗保护实践中,苍南县非遗保护中心的工作理念也不断地更新、完善和深化。
6月9日,苍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召开,参会人员共130余人,包括19个乡镇综合文化中心负责人和全县市级以上传承人。会议分发了苍南县文广新局《关于开展对非遗传承基地考核的通知》和《关于开展非遗“带薪学艺”活动(试行)的通知》两份文件。会上,县文广新局副局长罗伟科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完善工作制度,提高非遗保护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二是启动非遗记录工程,使代表性传承人所承载的独到技艺、文化记忆得到记录和保存;三是尊重传承人群的主体地位,提高传承人群的传承与实践能力、学习与创新能力;四是推出五大板块,为传播非遗提供广阔的空间,努力扩大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传习人群;这也是今后苍南县非遗工作的方向。
“尊重传承人群的主体地位”、“ 非遗的传承和保护,我们要在生活中去弘扬,到实践中去振兴”,这些话,让非遗传承人特别感慨。
二、开展非遗演出、非遗讲座,进社区、进文化礼堂活动
6月9日下午,县文博馆中庭一场民间民俗文艺演出吸引了许多民众驻足观看,民间八仙戏、提线木偶戏、苍南吹打、渔鼓、南拳、单档布袋戏等非遗项目轮番上场,精彩的内容搏得了阵阵掌声。年长的观众说:“这些东西都印在我们脑子里”。
非遗进社区、进文化礼堂,让非遗融入生活,既是一种有效的保护,更是一种活态的传承。6月8日,苍南县民间民俗文艺下乡巡回演出在灵溪镇渡龙村文化礼堂拉开序幕。精心编排的八仙戏、提线木偶戏、布袋戏、花鼓、三十六行等一批非遗项目,以舞台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原汁原味的表演,让民众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韵味,感受到家乡传统文化的内涵。巡演活动以“传承非遗 美丽家园”为主题,共安排12场,在各乡镇文化礼堂和乡村大舞台展开,受到百姓的欢迎。
同期进行的还有20场的非遗讲座进社区活动,县非遗保护中心邀请了本地非遗专家,以“让非遗融入现代教育”、“活力社区,活态非遗”为主题,在全县各乡镇开展巡回讲座。从怎样巩固抢救保护成果到如何提高保护传承水平,从全县的非遗概况到如何搭建各种传承和展示平台,从怎样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到如何扩大社会参与,扩大传承人群,非遗传承保护的思考和见解,老师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娓娓道来。
三、举办非遗保护成果展和传统手工技艺展
苍南是个非遗大县,曾被命名为浙江省传统戏剧(提线木偶)之乡,浙江省民间文化艺术(南拳)之乡。截止2016年底,全县共有国家、省、市、县各级非遗项目名录171项,各级传承人214位,各级传承基地43处,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非遗保护体系。本次图片展分“古韵、遗风、巧技、流芳”四大板块,集中介绍了各个非遗代表性项目以及近些年来所举办的一些大型的非遗保护活动,让民众对苍南的非遗资源和保护情况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能更多地参与到传承保护中来。
“振兴中国传统工艺”是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口号之一,振兴传统工艺,最根本的,要靠广大传承人群提高传承和实践能力来实现。6月9日,点色剪纸、夹苎漆器、夏益锦戏曲盔头、米塑、畲族刺绣、钩绣、继光饼制作技艺、碗窑手工制瓷技艺、苍南古建木雕、吹糖人等10个传统手工技艺和传统美术项目,以“实物+传承人现场展示”的形式,在县文博馆进行展示。现场民众为一件件精美的作品和传承人精湛的手艺啧啧称叹。6月10日,这些项目还参加了在温州大学瓯江学院举办的市“百人百工百技”现场展示活动。当日,市博物馆与苍南何氏夹苎漆器有限公司、叶丹文创签订博物馆衍生品开发合作协议。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观点、图片、文字、视频来自网络,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果本站有涉及侵犯您的版权、著作权、肖像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0536-8337192),我们会立即审核并处理。
下一篇:零距离感受永康非遗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