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20 17:34:20
潍坊市寒亭区杨家埠木版年画历史悠久。2006年5月20日,杨家埠木版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杨家埠木版年画经过不断传承、发展和创新,已成为潍坊市乃至山东省的亮丽名片。杨家埠木版年画第19代传人、92岁的杨洛书,亲眼见证了杨家埠木版年画的风雨历程。
近日,记者来到寒亭区杨家埠村的同顺德画店,见到正在忙着刻版的杨洛书老先生。“在以前,杨家埠木版年画是季节性的,每年到了收获小麦以后,就开始印年画了,田地也不生产,印上两个月,供应给四周八面的客人。现在从事年画制作的人比较少,需求年画的人比较多,我们一年到头都在印制年画。”杨洛书介绍道。
“年画是我的立身之本”
杨洛书的画店,兼具生活和制作两种功能。杨洛书在堂屋忙着刻版,碎木屑在老人手底纷飞;房子西屋里,木版俯拾皆是,三位女工娴熟地翻着宣纸,给编印成书的年画套色。
因长年劳作,杨洛书一米七的身子累得仅剩下40公斤重,左右肩膀一高一低,走起路来有些歪头,背驼得越发厉害。可刻刀一上他的手,便被注入魔力,在木版上欢快起舞。“我90多了,多少还能干点活,我知足。这些木版都是我自己刻的,老手艺我还忘不掉。自己能干我就干,干不了就算了。现在比先前三四十岁时,真是差老远。那时候下了手干开了,一干就是大半天。现在干半个小时就得快歇歇。”指着地上层层叠叠的木版,老人的快言快语中,透出他的急脾气与执著。
清代咸丰年间,杨家埠年画达到辉煌期,曾出现“画店百家,画种过千,画版上万”的盛景。杨洛书曾见证“杨家埠300多户家家印年画”“年画供不应求”的繁荣景象,“我十多岁时,俺们这街上摆小摊的满满的,奇热闹。各户里卖画挣钱。”
“我出生时,还是年画畅销,画业兴隆。没想到第二年,就发生了一件天大的事,土匪把我‘绑票’了,父母倾其所有,用3600块现大洋将我赎回,由此家境跌落。当时有人曾送我一句话,今天因‘画’遭灾,日后因‘画’而盛,命中有画啊。”年画,杨洛书用匠心守望了一辈子。
在耳濡目染中,杨洛书从小就迷上年画艺术,他说:“年画是我的立身之本、立命之本啊!”他七岁开始摸刻刀,十四五岁时就跟父亲杨盛德学印年画,十七岁正式进作坊,从此几十年刀耕不辍。
哪怕年事已高,杨洛书仍然不睡午觉,干劲十足。和杨洛书握完手,记者仔细看他的双手:右手的五个手指中有三个不能伸直,常年定格在握刀的状态,指节肿胀,鼓着一个个大包,一按,又酸又痛。“平时刻的都是硬木,你得把刻刀插在木头里,让刻刀在木头里走,必须得用气用力,不然刻不了,70多年我都是这样用力,骨头已经变形。”杨洛书说。
经过几十年的潜心修炼,杨洛书制作的年画既秉承传统,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其构图生动、夸张,刀法粗犷、质朴,韵味十足。
改革开放后,杨家埠木版年画开始复苏,凭借古朴稚拙的艺术风格,吸引了不少国内爱好者的关注。作为杨家埠最资深的年画艺人,杨洛书也开始忙活起来。
年画讲究“随俗渐进”
在杨洛书看来,年画讲究“随俗渐进”。如果没有创新,没能贴近时代,年画的生命也就结束了,因此杨洛书在原汁原味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上世纪80年代初,他将木版年画制成挂历,在市场上非常畅销。
1993年,杨洛书将自己珍藏几十年的一块刻于500余年前的方贡笺木年画画版连同50块明清画版,无偿捐献给了中国历史博物馆(现归中国国家博物馆)。经专家考证,这块刻于明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的年画画版,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质年画画版之一,可谓无价之宝。
自1995年起,杨洛书审时度势,精心策划制作《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四大名著画册。
2000年,他又开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先河,为自己的作品注册了“同顺德”“同顺堂”商标,使作品版权有了法律保护。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观点、图片、文字、视频来自网络,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果本站有涉及侵犯您的版权、著作权、肖像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0536-8337192),我们会立即审核并处理。
上一篇:杨洛书:以年画刻印时光
下一篇:乔麦:愿与桃花共笑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