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8 17:25:31
春节将至,年味愈浓。在广东省佛山市,不少街坊已经开始开油锅炸煎堆。在禅城区普君南路一家挂有“佛山木版年画·冯氏世家”的家庭作坊里,年过八旬的国家级非遗项目佛山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冯炳棠带着徒弟们热火朝天地制作年画。冯炳棠守着这门技艺快70年了。
为鼓励“新创作、新作品、新应用”,推进以年画为代表的传统工艺更好更快地融入现代生活、走进千家万户,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主办、中国手艺网承办的“年画重回春节”主题采风活动走进佛山。
佛山木版年画始于宋元,兴于明清和民国时期,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佛山剪纸、铜凿金花、金漆木雕等传统工艺的精髓,其乡土气息浓厚、艺术风格鲜明。说到佛山木版年画的独特之处,必须提及其最后一道工序——填丹。神像绘制完毕后,在四周绘上用佛山特产“银珠”制成的红丹,寓意吉祥。这种热烈艳丽的颜色经得住时间与风雨的考验,为佛山木版年画赢得了“万年红”的美誉。
今日的普君南路旧名细巷,曾是远近闻名的“佛山年画一条街”,鼎盛时期,年画店铺作坊多达200多家。一个时期以来,当年“年画一条街”的“家家点染,户户丹青”景象不再,年画也从珠三角家家户户的年节必备之物变成了鲜有人问津的工艺品。
幸运的是,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传统工艺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佛山木版年画迎来了复苏的春天,不仅社会各界在关注,从业者也在积极探索。2006年5月,佛山木版年画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后,冯炳棠被联合国教科文民间艺术国际组织授予“国际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又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还获得了“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等称号。
佛山木版年画要经过雕版、印墨线、套印、描金、开相、填丹等20多道工序,才能打磨出一件合格的作品,因此,很难出现掌握全套工序的人。“单是雕版要五六年才能出师,要练习10年作品才能进得了市场,至于面部开相、写花这类工笔功夫,要看个人悟性。我做了几十年,也就最近几年才越画越靓。”从冯炳棠的介绍中,能窥见佛山木版年画传承的艰巨性和紧迫性。他12岁开始学习做年画,改革开放后更是刻苦学习钻研,终于成为佛山少有的能掌握木版年画全套工序的人。
冯炳棠的儿子冯锦强是佛山木版年画的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为了让年画跟上时代、进入生活,他学习创作了很多题材新颖、充满时代感和创意性的木版年画。为了将这门手工艺传给更多的年轻人,他开办了佛山木版年画手工艺传承班,目前有一个平均年龄20多岁的8人团队。“没有市场就没有传承。有了市场才能定心做艺术,有了出路年轻人才看得到希望,才有信心传承。”冯锦强说。他想方设法开设佛山木版年画专题网站,创立佛山木版年画主题概念馆,制作木版年画利是封、扑克、杯子、T恤衫等衍生品,为古老年画开拓市场而努力。
在冯氏父子的坚守下,越来越多的人走近年画、爱上年画,甚至接下传承的接力棒,刘钟萍就是其中的佼佼者。2014年,20多岁的刘钟萍与佛山木版年画结缘,随后师承冯炳棠。经过5年的刻苦钻研,她已成为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年画有文化厚度和情感温度,对它的最好传承应该在每个人的家里。我们必须树立用户思维,让年画发展与人们的生活连接起来。”刘钟萍以年轻人的思维和视角为这门传统技艺注入了新的希望。她参与策划了年画与生命礼节、年画树洞、年画版秘密花园、百年解忧年画店等活动,积极推动佛山木版年画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助力年画进入现代生活。
做年画5年多来,刘钟萍终于为自己印制了一幅年画。她娴熟地铺平宣纸,挥动趟子,然后轻轻揭开,许下了自己的新年愿望。春节将至,有着“年画女侠”称号的刘钟萍一边忙于制作年画跑市场,一边奔走于各种活动现场和非遗课堂,用实际行动为佛山木版年画的传承奔走。
“优秀传统文化和古老的手工技艺走到今天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每个时代都会赋予其新的内涵。佛山木版年画已远离生活、市场太久,实现回归就要弘扬贴年画的习俗。”刘钟萍说,“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当代愚公。”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观点、图片、文字、视频来自网络,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果本站有涉及侵犯您的版权、著作权、肖像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0536-8337192),我们会立即审核并处理。
上一篇:无画不成绣:姚惠芬的苏绣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