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1 14:24:19
摄影:王攀
一头银发、两道全白的长寿眉……88岁的李芳福老人,面容慈祥,说话语气很轻,但思维清晰。老人一生醉心年画创作,一画就是70多年。不久前,文化和旅游部确定并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李芳福成功入选。
6月29日下午,记者在绵竹市见到了李芳福老人。
想靠画画挣大钱 画出来的画肯定不好
绵竹市区的安国巷,当地人又称之为“肥猪巷”,街两侧排列着许多画坊,李芳福的年画作坊就在巷子一角。2003年从老家拱星镇搬到这里后,已经过去了15年。直到今天,李芳福和老伴依然每天准时打开卷帘门,开张迎客。
不大的店面里,成品和半成品的年画,堆得满满当当。墙上挂着已经装裱好的“福禄寿三星”和“立锤门神”,柜台里也摆着一摞摞还没装裱的年画。
“画画心态要平和,如果想着靠画画挣好多钱,无论是谁,画出来的画都不好。”刚坐下来,李芳福就对记者说,每个画家画的都是自己的心态,“心里幸福,配出的年画颜色才平和;心态不平和,心里勾心斗角,画出来的就是勾心斗角。”
早些年,也有年轻人向李芳福拜师学艺,但能坚持下来的寥寥无几。“年轻人吃不了苦,刚摸到就想发财,就想靠这个挣大钱。”老人说,如今只有自己的儿女和孙子还在跟着他作画。
年画应尊重事实 不能想当然“创新”
作为北派年画的代表人,李芳福画年画坚持传统,传统的颜色和版子。店里挂的几幅中堂画,都是他依照以前的老版画出来的。在他看来,现在一些所谓的年画创新,就是把传统的年画“改得乱七八糟”。
“有人画个仕女图,仕女还骑着自行车。”李芳福觉得,这种创新偏离了事实。他认为,年画既要尊重传统,也要尊重事实。
他举例说,有人把寿星图进行创新,却给画中的道童穿上了桃红色的衣服。“寿星是道教,道童是男娃,怎么能穿红色衣服,又不是女娃。”更让他不能接受的是,绵竹一处景点画了一幅门神,但嘴巴的宽度还没有宽过鼻子。明明是一个英武的将军,却画成了樱桃小口。
“吃饭穿衣看家当,画画应根据历史背景、人物性格等来着色。”李芳福说。
坚持创作76年 掌握制作全套技艺
说起早年学画、卖画的事,李芳福就有很多话要说。
李芳福幼年,父母早亡,12岁就开始当年画学徒。在那个年头,制作一幅绵竹年画,需要众多的工匠参与,因此懂得整套技艺的人较少。
为了掌握完整的技艺,李芳福想方设法“讨好”那些工匠。然而半年过去,依然没有成功。于是,李芳福自己动手钻研,年复一年的努力,终于有所成就。40多岁时,李芳福就已经成为闻名乡里的年画艺人。
别看现在年画很火,但在几十年前,年画艺人受到诸多限制。“当时卖画要去有关部门盖章,还要交钱才能卖。”
李芳福记得,大概是上世纪70年代末,有关部门要收购他的画,“4角5分钱一张”。偶然的一次机会,他拿着两张大画到成都,居然一张卖了80元。
如此一来,李芳福慢慢发现了年画市场,也逐渐打开了销路。不过,这都是几十年前的陈年旧事了,如今,李芳福每天守在作坊里,“想画的时候就画一点,不会要求自己每天完成多少”。
创作二十四孝图 义务宣传孝子故事
李芳福的店里,常年挂着一套二十四孝图,这是他最得意的作品之一。不过,记者采访时,二十四孝图并不在店里,“儿子拿去北京参加展览了,还没拿回来。”
李芳福画的二十四孝图共八幅,每幅图有三张画,也是三个故事,传递着自古以来的孝道文化。说起这三张画,也大有渊源。
“原先的二十四孝是卡片版,黑白色,情感表露不出来。”李芳福说,大概是1978年,他决定用绵竹年画绘画方法制作二十四孝图。
他花了半年时间,教儿子刻板,李芳福自己和女儿着色,父子三人共同画出了二十四孝图。
画好后,李芳福又多了一件工作,就是到处宣传二十四孝的故事。他借助竹琴,用说唱的方式,表达每一个孝子故事。
记者采访时,李芳福让老伴找出竹琴,又现场演唱了一段二十四孝。一板一眼中,这位88岁的老人神采奕奕,就像他画笔下的神话人物。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观点、图片、文字、视频来自网络,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果本站有涉及侵犯您的版权、著作权、肖像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0536-8337192),我们会立即审核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