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8 11:53:10
妙曲清音何处寻
大明湖畔觅芳尘
《老残游记》传神韵
玉人绝调果超群
书坛上
古来多少高明客
谁如那
白妞雅韵震曲林
真是声传九天外
情动万人魂
骆派京韵大鼓唱段《白妞说书》是骆派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陆倚琴先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题材取自《老残游记》中的《明湖居听书》一回,描写的是鼓书艺人白妞清雅绝伦的演唱场景。这是一首反应现实生活的新编京韵大鼓曲目,由陆倚琴参与谱曲并首唱,一经登台即风靡曲坛,几十年来传唱不衰,成为骆派京韵大鼓脍炙人口的名段。
摄影 赵梵汐
身世
陆倚琴1934年8月8日出生在曲艺之乡天津,十岁那年父亲病故,家境发生变化,母亲把她送与当时的鼓曲名伶骆玉笙领养。骆玉笙艺名小彩舞,开创了“骆派”京韵大鼓,被坊间尊称为“金嗓歌王”。
有“金嗓歌王”美誉的骆玉笙
当时的艺人收养子女,主要是为了自己年老之后经济上有所依靠,同时也是为了传授技艺,让自己的艺术能够有所传承。对于年幼的陆倚琴来说,这位对自己爱护有加的养母,更是一位言传身教,为自己树立做人从艺规矩的恩师。陆倚琴曾说:“我养母(骆玉笙)对我特别好,但我们家里头有一个无形的规矩,不准说不应该说的话。那些不干净的话呀,不应该女孩说的话呀,都不许说的,更不许打人了。我养母不打我,她跟我说话从来不大声,也从不在人前说我,她不伤我,保护我的自尊心。”
虽然严谨的家教让年幼的陆倚琴感到沉闷压抑,但也正因为如此,使她从小就树立了自尊自爱、有礼有节的做人原则。成年后的陆倚琴在舞台上,一派端庄优雅的大家风范,这与童年时养母骆玉笙对她的严格要求是分不开的。
学艺
进了骆家的门,自然是要学唱大鼓的,陆倚琴打小儿就很清楚自己今后一辈子就要靠这门技艺吃饭了。每天放学后,听其他来骆家学习鼓曲的孩子们念唱词,是陆倚琴接触这个行当的第一步。“我刚来的那四年就是听,把所有的唱段我都听会了。可我毕竟小呀,不懂得这个唱段的内容是什么,就像现在小孩唱歌似的,不知道这句跟那句连着是什么意思,不懂,可是她们唱的我都会。”
鼓书艺人演出
唱词的含义不太理解,但是小孩子也有她自己的方法来帮助记忆。“比如说我们唱段里有一个《宋江坐楼》,还有一个《活捉三郎》,这两个唱段里都要表现一次阎婆惜的死。我怎么来区别呢?那个唱半天才杀阎婆惜的,就是《宋江坐楼》;刚一唱阎婆惜就死了的,那是《活捉三郎》。”
在家熏陶了四年,终于开始正式学唱了,从那时起,陆倚琴开启了七十余年的舞台生涯。京韵这个行当学唱要先从小段学起,在掌握了几个小段之后,养母骆玉笙开始亲自指导陆倚琴大的唱段,教的第一个大唱段是《长坂坡》——一个精彩火爆的武段子。这段子讲究身段,刀枪架儿与演唱结合到位,整段唱下来成年人尚且吃力,何况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陆倚琴后来回忆,当初虽然用了半年的时间才掌握了这个段子,但教得用心,学得瓷实,这段《长坂坡》成了她日后的拿手曲目。
登台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曲艺界的面貌焕然一新,文艺演出焕发了生机活力。年轻的陆倚琴赶上了这个好时候,在她17岁那年,迎来了第一次登台演出。演出被安排在了泰康商场三楼的小梨园,这家剧场毗邻劝业场(当时天津最繁华热闹的娱乐地段),专门演出曲艺节目,刘宝全、骆玉笙、高德明等曲艺名家都曾在此登台献艺。初次登上舞台的感受是那样的深刻,陆倚琴晚年时甚至可以凭记忆把这个剧场的平面图描绘出来。
天津劝业场老照片
最初的几次演出还是遭遇了怯场的尴尬。那个时代没有报幕员,演员上台需要自我介绍:刚才是谁谁唱完了,她下去了,换上我来唱一段什么什么节目,我叫什么名字,唱一段什么节目。这几句简单的话让面嫩的陆倚琴犯了难,她在晚年回忆这段经历时说:“就这几句话呀,好家伙!我现在回忆都不知说得多慢了!先说上台走这几步,我就不敢走了。就那么高一个小孩,观众就乐我,越乐我越害怕,越乐越毛呀。”紧张的心情还能让演员陷于忘词的窘境,遇到这种情况,陆倚琴的应对办法就是宁可唱错也不能中断,好歹要把整段节目坚持下来。
陆倚琴演出旧照
就这样,一场演出下来,观众几乎是自始至终微笑着听完她的节目,好在天津的观众懂曲艺,对年轻的曲坛新人给予了最大的谅解和包容。观众们的宽容呵护,帮助陆倚琴慢慢克服了怯场的毛病,渐渐在舞台上站稳了脚跟。“我现在能够上台不害怕,我是打害怕练过来的。”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观点、图片、文字、视频来自网络,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果本站有涉及侵犯您的版权、著作权、肖像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0536-8337192),我们会立即审核并处理。